防疫拆古蹟 牽拖老房子

多名文史團體代表昨日聚集市定古蹟三二一巷為捍衛文化資產發出吶喊。(記者張明蘭攝)


 記者張明蘭/南市報導─台南地區─ 日期:2007年11月23日
 市定古蹟公園路三二一巷「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因軍方要求解編古蹟而甚囂塵上,趕在文化觀光局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議召開前,文史團體二十二日聚集三二一巷重申捍衛文化資產的決心,對市府和軍方可能以犧牲文化資產來防治登革熱的作為,直指是本末倒置又離譜。
 包括台南市社區大學、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等文史團體代表及多名文史人士,昨日下午聚集市定古蹟三二一巷「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巷弄,除了對十棟二十戶日治時期木造步兵官舍以相機和錄影機記錄外貌和建築特色外,對這幾棟日治宿舍群可能在軍方和市府默契下解除古蹟編制,更是憤憤難平。
 文史團體表示,三二一巷「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是府城日治時期歷史重要見證之一,連棟二十戶官舍,除了有二戶遭祝融吞蝕而稍顯殘破外,其餘十多戶官舍均保存得相當完整,花木扶疏、綠蔭掩映的庭院配上木造瓦舍,形成一片古意盎然的聚落氛圍。知名的台灣早期前輩畫家郭柏川的舊居就位在三二一巷的官舍裡。
 惟台南市登革熱疫情延燒不退,官舍群建築管理單位國防部不但未善盡環境清潔管理維護之責,還主動和市府協商要求解編古蹟編制,甚至有意拆掉老舊破損建築。
 文史團體說,登革熱的病媒蚊孳子源於環境沒有做好清理,解決的辦法在於把環境清理乾淨,軍方和市府不思解決之道,反而把主意打在解編古蹟、拆屋整地上,這種犧牲文化資產的作法根本是本末倒置。
 文史團體指出,他們已完成多個民間社團串連發起「搶救三二一巷」活動,並主動表明願意透過認養、整理官舍群空屋的方式,為保留這片古蹟群請命。
 據了解,市府今天將召開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會議討論三二一巷古蹟解編與否,文史團體除密切注意結果也重申捍衛文化資產的決心。


防疫拆古蹟 文史界譁然
楊淑芬/台南報導

中國時報 2007.11.17 
 台南市登革熱疫情不斷蔓延,市府為整理環境大刀闊府拆老房子,這把火延燒到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但這片綠蔭成林古蹟群具有特別歷史意義,文史界人士面對拆除危機是憂心不已。

 登革熱疫情以北區最嚴重,病例數最高,公園路321巷附近也傳出病例,日前市府除前往噴藥3次,機具並已經開到,打算拆除其中1棟經火燒燬建築,進一步調查才發現這是市定古蹟,高層於是決定解編古蹟,再予以拆除。

 這個案子呈報市務會議,沒想到市長許添財更進一步指示,除了郭柏川舊居之外,其他8棟全部研究解編,文化觀光局則預計下周召開委員會審查,進行解編古蹟討論。

 牽拖老房子 理由很牽強

 這個訊息傳出後,文史界是一片譁然,「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在92年指定為市定古蹟,整個建築群已經有80多年歷史,建築形式優雅,原生植物多樣化,而且綠樹成蔭,是台南市內保存最完整日治時期建築群,許多人行走其間,都訝異於都市裡還有這麼濃密的綠蔭。

 當年古蹟指定審查,除了以其具有特別歷史意義外,全區建築群的指定,集體形式保存,也是開風氣之先,影響全國後來許多古蹟指定與討論。

 這麼漂亮又具歷史意涵的古蹟,可以因一時疫情,以整理環境之故,就率然解編拆除嗎。

 主管單位文化觀光局表示,以目前整體疫情為重施政氛圍中,該局不敢干冒大不諱,但是對於古蹟指定與解編須透過合法途徑,由古蹟審查委員會討論。

 當年著力於調查整理321巷的古都保存文化基金會,以及多位文史人士,對於登革熱疫情「牽拖」老房子、古蹟,大不以為然。

 他們說,這其中是否有必然關係值得討論,老房子基於保存必須維護整理,只要整理得當,沒有道理成為疫情祭品。

 另外,市府在這波疫情中,已經拆除不少老舊建築,眼見就要波及法定古蹟,是否市府維護不力在先,倒行逆施在後,值得檢討。


翻開日治老地圖 故事說不完

「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勾起不少老台南人的家族記憶。(自由時報記者吳幸樺攝)

〔記者吳幸樺/台南報導〕由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主辦的「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正在台南公會堂進行,連日來已經吸引許多市民參觀,也有不少迴響。老台南人在老地圖中找到自己長輩的名字或家族過去經營的老店號,感覺格外親切。

台南市文資協會的會員郭佳鑫,在展品《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台南市》中,發現他們郭家的油行廣告,底下寫「郭玉記長房」,地址在永樂町三丁目,他回家轉知父郭鴻鑾建築師前往展場觀看,原來,郭家長房郭寶玉以「玉」字為記,稱為「郭玉記」油行,二房的郭寶塗為郭佳鑫的曾祖父,與三房郭寶石一同經營,所以郭寶玉的廣告便以「長房」作為區別,如今,長房後代仍然繼續在民權路三段靠近國華街口處以「玉記行」改售食用香料及油脂類;三房郭寶石則賣食用油。

有一位蘇梅琴參觀時發現地圖上的綠町一丁目(現府前路一段)有她先生的阿公王成傳的名字,十分激動。她說,阿公當年從事土木包工業,廣告裡便刊出「土木建築請負業」,還印上「王成傳」三字,可見阿公當時應該是個大人物。

還有一位婦人在地圖上看到外公家的店舖名字,十分興奮,在文資協會的特許下拍攝了局部影像作為紀念。

也有不少文資協會的失聯會員,透過參觀此特展紛紛歸隊,例如張銘澤等多位建築師、南台科大老師葉瓊霞、蔡蕙如,志開國小老師吳延晃、田健平等人。

前市府主秘、現任仁愛之家董事長劉阿蘇、文獻委員謝碧連等參觀後,也對文資協會以民間社團力量主辦此特展表示嘉許,並捐款贊助鼓勵。

日治下的老台南 觀眾感動

中國時報 2007.11.17 
楊淑芬/台南報導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主辦的「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在台南公會堂推出2周以來,吸引許多人參觀,有人從展覽資料上看到與自己有關相片或地圖,莫不激動萬分,甚至掉下淚來。

 展覽中有1張介紹「遍訪會社.商店」,其中有塊看板有台灣輕鐵株式會社老闆辛西淮照片,辛老先生是前市長辛文炳的父親,最近辛文炳妹妹也是旅日聲樂家辛永秀剛回國。

 她聽到展出消息後,顧不得吃晚餐,帶著女兒鍋島亞朱華趕去看展,指著台灣輕鐵株式會社照片,告訴女兒說媽媽就是在這裡出生,並與親友在展板前合影,再趕去搭飛機。

 台北市228紀念公園紀念碑設計者鄭自才建築師,也帶著30年不見日籍老同學建築設計師三瓶學來台南參觀特展,三瓶看了「發展中的台南市」單元介紹煉瓦事業表示,日本煉瓦會社是不製磚的,但文資協會告訴他,台灣2種都做。

 一向支持文資協會活動許健吉醫師夫婦到了展場,許太太赫然在昭和4年發行「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台南市」中,看到自己在港町一丁目的娘家「裕榮成商行」。

 她說「這係阮兜哦」,而且門牌是「卅一番地」,她告訴文資協會,那個地方便是現在和平街上的「福州公館」。

百年地圖 盡覽府城滄海桑田

永福國小鄉土語言教師劉克全(後排左二)拿出珍藏百年的府城舊地圖,向學生解說當時的道路與商圈規畫。
記者柯佩君/攝影Frame1

永福國小鄉土語言教師劉克全昨天帶領學生至吳園藝文中心參觀「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並向學生解說府城百年前的城街風貌。他拿出珍藏百年的「原版」台南市街全圖,學生看得嘖嘖稱奇,直呼有趣。 數十名學生排成兩列,專心聆聽解說,看到懸掛在牆上的府城舊地圖複印版,紛紛興奮地圍在劉克全的身邊,頻頻詢問「老師,我家在哪裡」、「這個地方是以前的學校嗎」。經過劉克全的講解,學生驚喜地討論「我家以前是寫真館耶」、「原來我們學校以前是台南廳」。劉克全除了親自導覽,也向學生說明傳家之寶「古地圖」的由來。他表示,台南市街地圖是西元1907年在日本大阪印製,是祖父留學京都時所購買的。 他回憶,二次大戰時家裡遭兩枚炸彈襲擊,家人一死兩傷,地圖卻完好無缺。近年書房潮濕且遭白蟻肆虐,地圖仍倖免於難,今年適逢地圖印製百周年,能在藝文中心展出,實在很珍貴。 主辦特展的文化資產保護協會總幹事蔡佳樺說,劉克全不僅義務擔任導覽員,還提供十餘張家傳的百年老照片,有已消失的日之丸館旅館、江口商店與台灣銀行台南支店等處所。地圖則有昭和4年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與明治40年的「台南市街全圖」,託付國立台灣文學館修整、複印後,即日起懸掛於藝文中心地下1樓展覽室。 「我回家要跟媽媽炫耀,因為我知道我們家附近以前的路名和商店。」結束參觀行程的學生,得意地笑著說。劉克全認為,走入社區探索鄉土較貼近學生生活,可引起學生興趣,學習效果遠比枯坐在教室學習來得好。活動展出至25日,免費參觀,洽詢電話2206799



日治市街全圖首度展覽


 

小朋友參觀百年府城老地圖興味盎然,試圖從地圖中尋找自己的家到底在哪。(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由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主辦的「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在地方人士支持下,增添展覽內容,市民劉克全繼先前提供十餘幅阿公所珍藏的百年老相片,近日又尋得一張明治四十年的「台南市街全圖」,該地圖歷經空襲、白蟻肆虐竟皆倖免於難,加上今年正逢古地圖印製百週年,此次能夠配合展出,更顯彌足珍貴。
 劉克全在永福國小擔任鄉土語言教師,配合相關課程,昨日下午帶領永福國小五年七班三十名小朋友,前往公會堂參觀,藉此了解百年前府城的城街風貌及城門城牆、學校公園等場所。
 劉克全在此次展覽提供十餘幅阿公所珍藏的百年老相片與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年)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日前在家翻箱倒櫃,又尋得一張明治四十年的「台南市街全圖」,隨即請台灣文學館修整複印,昨日首度公開展覽。一張老照片,內有許多故事點滴,劉克全表示,該地圖是日治初期的府城街圖,一九○七年於日本大阪印製,是他的阿公十五歲時留學京都所購買,二次大戰時劉家遭兩枚炸彈襲擊,家人一死兩傷,古地圖卻完好無損,近年書房潮濕又遭白蟻肆虐,古地圖卻能倖免,今年剛好為該地圖印製百週年,能夠再度展現在世人眼前,更顯不易。
 永福國小學區內許多學生住在如今的民權路、忠義路、永福路一帶,小朋友觀賞地圖之餘,試圖從百年前的古地名中找尋自己的家究竟在哪,學生們也發現,清末、日治與民國以後的地名都有所不同,相當有趣。
 從古地圖可看出,百年前府城街道寥寥無幾,但測候所附近清楚標示了草花街、頂打石街、上橫街、打鐵街、坊橋頭街、嶺前街、觀音亭街等;今日海安路水仙宮附近則有北勢街、南勢街、橫街仔、佛頭港街、杉行街、水仙宮街、下南河街等古地名街道,而日治前期的末廣町、清水町、港町等町名則尚未出現。地圖上還有幾張百年前老店面相片,如旅館日之丸館、江口商店、台灣銀行台南支店等,這些古建築如今已不復見。


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

劉克全帶領學生參觀「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展示日治時期珍貴史料。(記者吳幸樺攝)

記者吳幸樺/台南報導

由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推出的「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特展」,展出多幅珍貴的府城百年老相片,提供展品的府城文史人士劉克全近日又在家裡找到一張日治初期,1907年(明治40年)印製的《台南市街全圖》,立刻請台灣文學館修整複印,昨天起懸掛於展出地點台南公會堂。目前在永福國小教授鄉土語言課程的劉克全於此次特展提供十餘幅阿公所珍藏的百年老相片與昭和四年(1929年)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加上尋獲的《台南市街全圖》,為特展增添不少看頭。永福國小的30位學生昨天也前往公會堂欣賞特展,以了解百年前台南市的城街風貌以及城門城牆、學校公園等名所。有些學生住在今日民權路、忠義路、永福路一帶,試圖尋找百年前住家的古地名,發現清末、日治與民國以後的地名都有所不同,十分有趣。劉克全親自向學生導覽並說明《台南市街全圖》的故事,該地圖繪製日治初期的台南市街風貌,在1907年於日本大阪印製,應是劉克全其阿公15歲留學京都時所購買。二次大戰時劉家遭炸彈襲擊、近年書房潮濕又遭白蟻肆虐,古地圖卻都完好無損,今年適逢該地圖印製百週年,能於公會堂展出,彌足珍貴。從古地圖可看出,百年前台南市街道寥寥無幾,但測候所附近清楚標示了草花街、頂打石街、上橫街等;而今日海安路水仙宮附近則有北勢街、橫街仔、佛頭港街等古地名街道,日治前期的末廣町、清水町等町名則尚未出現;地圖上還有幾張百年前老店面相片,如旅館日之丸館、江口商店、台灣銀行台南支店等,這些古建築如今已蕩然無存。